商品詳情
叢書別:【光慧修辦叢書23】
書 名:《修辦津要(題庫版)》
作 者:崇德學院 編著
規 格:14.8*21cm/96頁
道學充實之參考
《修辦津要》自二○○四年教務更新之後出版迄今,
其間經過多次修訂,
如今,發一崇德班務發展策劃組,
秉承活佛恩師慈訓「薪傳教育普及化」,
不休息菩薩慈示「道場教育是聖域基礎的扎根」、
「永續人才之專業培訓,以期質量提昇」,
經過密集開會研討,酌予調整各進修班部分課程及教材;
因此,《修辦津要》更新命題,編入新課程之內容,
並以進修班班程次第羅列,有助於班員自我充實。
序
師尊師母普渡三曹,一代宗師白水聖帝,繼師志、承師德,
本人秉持一顆赤誠之心,以天心為己心,以師志為己志,
念念不忘師尊師母未竟之聖業,矢志德振旗輝,
使道脈傳承永續,天命永昌。
值此「天開文運,大開科選」之際,
如何使師尊師母聖德,千秋萬世,大道普傳,可大可久,
實賴道場之進修教育,乃能致之;
故設立五年進修班的教育制度,
冀人人在此薰陶下,改惡向善,洗心滌慮,進德修業,
變化氣質,都能成為正人君子與端莊淑女,
以及標準的白陽修道士,給社會注入一股清流。
本人更於一九九二年在道場裡創立崇德學院,
在此學院中培育出無數的講師,成為道場的中堅幹部;
崇德學院創立至今,已歷經十數年,
為使人才的培訓更為紮實,不但能够創造年年三多的道務成長,
所謂三多,就是求道人員多、法會人員多、進修班員多,
更有實質的四好內涵,
所謂四好,就是學道學得好、修道修得好、講道講得好、辦道辦得好;
使學道、修道、講道、辦道、行道,
確實達到「學道越學越和氣,修道越修越歡喜,
講道越講入性理,辦道越辦越契機,行道越行越中矩」的理想。
崇德學院於二○○二年又提出了講師培訓的改進方案,
使得講師的培訓與提拔成為一貫的構想,成為一個更完善的培訓制度,
此制度不但使訓用合一,更強化了學、修、講、辦、行的能力與內涵。
茲為配合道場進修制度的改進,以及教材之更新,
故重新修訂《修辦津要》之內容,
除建立一套學習評量題庫之外,更可作為進修班課後複習之用;
而且方便班員研讀教材時容易掌握課程之重點。
此新編《修辦津要》為臺北道場崇德學院,
傳題點傳師、講師二十餘人投入命題,經學院行政組彙集,
內容涵蓋基礎道學,五年進修班課程,三教經典,
師尊師母老前人行誼,發一崇德道場盛況,
以及本人常述說之修辦理念,合計約七百餘題;
復經本人指定八位點傳師審核,書成之際,邀余作序,
今以壬午年初一之祝賀詞勉之:
「歲次壬午天馬年,大行其道代天宣,
三多四好續開創,騏驥駒一馬當先,天助人助互相助,
萬馬奔騰渡有緣,標準道場齊努力,模範標杆永往前。」
中華民國九十五年西元二○○六年歲次丙戌荔月
發一崇德領導前人 陳鴻珍 謹識
調整版序
承上天開恩降大道,金公祖師鴻慈大愿,
師尊天然古佛、師母中華聖母同領天命普渡三曹,
白水聖帝大德護佑,不休息菩薩在理天繼續領導,
及發一崇德負責群繼志述事,
秉持不休息菩薩修辦精神,再創大格局,
百代薪傳,崇德道場呈現新氣象。
道場教育自民國七十五年( 一九八六年),
前人老建立五年進修班後,發愿修辦之人與日俱增;
然而, 為深入培養講師人才,
又於民國八十一年(一九九二年)設立「崇德學院」講師培訓班及講師班,
並頒訂崇德學院之院訓為「敦品、崇禮、志道、立德」,
使道場人才質量更上層樓。
《修辦津要》自二○○四年教務更新之後出版迄今,
其間經過多次修訂,
如今,發一崇德班務發展策劃組,
秉承活佛恩師慈訓「薪傳教育普及化」,
不休息菩薩慈示「道場教育是聖域基礎的扎根」、
「永續人才之專業培訓,以期質量提昇」,
經過密集開會研討,酌予調整各進修班部分課程及教材;
因此,《修辦津要》重新命題,
編入新課程之內容,刪除部分課程之題目,
雖不再細分班程次第,但仍有助於班員自我充實。
不休息菩薩之宏愿:「直到崇德人成聖成佛」,
吾等後學有幸得入聖門,更當惕勵自勉,篤行其修辦理念,
發揚其修辦精神,祈人人精進於聖佛之路,
以圓成恩師濟公活佛於二○一三年慈示之教務宗旨:
教者,使眾生皆能修道,以反璞歸真。
務者,使事物皆達真善,以和諧圓滿。
宗者,使世代皆傳聖道,以繼往開來。
旨者,使修士皆循圭臬,以承先啟後。
能「繼歷代明師之志,承千古聖賢之德,
開近代宗教之先河,留歷史之典謨。」
值此更新版付梓之際,謹以為序。
西元二○二五年二月民國一一四年歲次乙巳端月
發一崇德班務發展策劃組 謹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