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叢書別:【光慧經典叢書40】
書 名:《濟佛註解通俗集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
作 者:南屏瘋僧/ 光慧文化 編 輯
規 格:17*23cm/204頁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
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佛講這本《金剛經》,是說如來的心法。
以斷疑生信為主,以離相為宗,以無住為體;
真空之妙,並不在言語形跡間,實不得已而言之也。
願將來得見是書者,……因註解之言,而悟佛經之言。
佛言悟矣,則信以之真、願以之切、行以之恆;
惺迷破痴,圓明自如,
脫苦海而登瑤池,棄幻花而拈優曇,
同證無上之妙,是予之所望也。 ─── 南屏瘋僧
本經乃為須菩提請問佛陀如何安住菩提心、如何降伏妄心,
佛陀開展闡述一切法自性空之真理,簡稱《金剛經》,
經由濟公活佛註解闡述佛法內涵,
經光慧文化再版核對數版本,
重新校閱,勘誤闕漏,編校出版,
期令讀者在活佛恩師的闡述下,
領略佛法之要旨,體金剛之本義,汲智慧之泉源。
編者序
《維摩詰所說經.佛國品》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。」芸芸蒼生因無明顛倒,徨徨於塵世,湖海飄零,尋尋覓覓,如何才能返回本有的清明?如何讓自己的心清淨無染?在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道出眾生因為著一切相、執一切法,所以心不得清淨;並層層指引,舉例慈示破相明理的方法。《金剛經》為正受五蘊苦惱的眾生,點亮一盞明燈;也為已發心的菩薩,開啟一條常清常靜的菩提覺路。
二○○二年十月,光慧文化出版發行的《金剛經-崇華堂原版》,至今已二十餘年,由於原承印廠商已歇業,故再版時更換協力廠商,乃重新打樣校對;因此,有機會初次閱讀此書。憶起多年前,曾閱讀建華圖書出版社,於一九六九年出版,也是濟佛註解,以古籍體例編排的《金剛經》,乃取出該書兩相對刊,並參考網路數個版本合校。
校對過程,意外發覺:全書除了多處疏漏字、句、行、段、註解、經文及誤植外,第十一分,遺漏整篇〈概論〉,及第十四分、三十二分,漏編全部註解。此外,當時之編者,以個人熟悉之語言習慣,大量刪改原著。由於疏漏、刪改之多,非常繁瑣,無法請版廠修訂,乃重新校訂、編排此書文字檔。
本次出版,除了補編、修訂舊版疏漏、誤植之內容,同時校訂古籍版本幾處因字形相似、讀音相同,一時疏忽的誤植,並補編古籍版部分疏漏,或因口語文言轉換時,無意間產生的贅詞,以致講解的內容與經文義涵相左,本版一併修訂。此外,舊版在編排上,將「講義」單元,編排在「經文、註解、概論、附言」之後,講解經義,與經文相距較遠,於研讀時,不易參照;故本版將「講義」的內容,編在註解之後,如此可以即時了解該段經文涵義,之後再讀概論,才能契入概論所言為何。同時,各分經文篇幅較長者,分為幾個小段落,以利初學者,循序逐段參研。
至於舊版書中,所編入之〈曹谿六祖惠能序〉,乃唐朝時,六祖為其所講述之《金剛經解義(金剛經口訣)》作序,不宜編於此書之前,故予以刪除。若讀者有心學習,可於網路找到此篇宏文。又古籍本「講義」單元中,「須菩提乎」的「乎」字,舊版予以省略,因利於流暢閱讀白話經義,故本版從之。另本書增編幾處補註,以利初學者深入了解書中例舉的典故或字詞。又西元一九三八年初版之古籍版書名,為《濟佛註解通俗集義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故本版還原其書名,以別於疏漏、誤植頗多之光慧文化舊版。
感恩所有的因緣成就,此書方得以重新校訂完成;盼有助於十方大德研究《金剛經》,並深入了解其中要義,進而深行於人生道旅中,必能隨處安然自在。誠如本書第二十八〈不受不貪分〉最後的附言:「全經五千餘言,只疏此十字(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),是如來佛的精要語。」「惟無我,所以得成於忍。」明白一切法,乃諸多因緣和合;若能不著一切相、不執一切法,自能時時忍、事事忍,乃至忘忍,則能長住於清明、清淨之本心,法喜時時如泉水,湧於心間,則何處非淨土。《金剛經》為眾生開啟宏闊的胸襟與格局,吾人誠當共勉於菩提道上。
西元二○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歲次甲辰冬月
光慧文化 沐恩後學 劉明煖謹誌